查古籍
五丁者。皆由喜怒忧思。冲寒冒热。恣饮醇酒。多嗜甘肥。毒鱼。色欲过度之所为也。蓄其毒邪。浸渍脏腑。久不摅散。始变为丁。其名有五。一曰白丁。二曰赤丁。三曰黄丁。四曰黑丁。五曰青丁。白丁者起于右鼻下。初起如粟米。根赤头白。或顽麻。或痛痒。使人憎寒头重。状若伤寒。不欲食。胸膈满闷。喘促昏冒者死。未者可治。此疾不过五日。祸必至矣。宜急治之。赤丁在舌下。根头俱赤。发痛。舌本硬不能言。多惊。烦闷。恍惚。
多渴。引(一作饮。)水不休。小便不通。发狂者死。未者可治。此疾不过七日。祸必至也。不可治矣。大人小儿皆能患也。黄丁者。起于唇齿龈边。其色黄。中有黄水。发则令人多(一作能。)食而还(一作复。)出。手足麻木。涎出不止。腹胀而烦。多睡。不寐者死。未者可治。黑丁者。起于耳前。状如瘢痕。其色黑。长减不定。使人牙关急。腰脊脚膝不仁。不然即痛。亦不出三岁。祸必至矣。不可治也。此由肾气渐绝故也。宜慎欲事。青丁者起于目下。始如瘤瘢。其色青。硬如石。使人目昏昏然无所见。多恐。悸。惕。睡不安宁。久不已。则令人目盲。或脱精。有此则不出一年。祸必至矣。白丁者其根在肺。赤丁者其根在心。黄丁者其根在脾。黑丁者其根在肾。青丁者其根在肝。五丁之候(一作疾。)最为巨疾。(一作病。)不可不察也。治疗之法。一一如下。(陆本。有方八道在此后。印本无之。今附下卷之末。)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五丁者。皆由喜怒忧思。冲寒冒热。恣饮醇酒。多嗜甘肥。毒鱼。色欲过度之所为也。蓄其毒邪。浸渍脏腑。久不摅散。始变为丁。其名有五。一曰白丁。二曰赤丁。三曰黄丁。四曰黑丁。五曰青丁。白丁者起于右鼻下。初起如粟米。根赤头白。或顽麻。或痛痒。使人憎寒头重。状若伤寒。不欲食。胸膈满闷。喘促昏冒者死。未者可治。此疾不过五日。祸必至矣。宜急治之。赤丁在舌下。根头俱赤。发痛。舌本硬不能言。多惊。烦闷。恍惚。
多渴。引(一作饮。)水不休。小便不通。发狂者死。未者可治。此疾不过七日。祸必至也。不可治矣。大人小儿皆能患也。黄丁者。起于唇齿龈边。其色黄。中有黄水。发则令人多(一作能。)食而还(一作复。)出。手足麻木。涎出不止。腹胀而烦。多睡。不寐者死。未者可治。黑丁者。起于耳前。状如瘢痕。其色黑。长减不定。使人牙关急。腰脊脚膝不仁。不然即痛。亦不出三岁。祸必至矣。不可治也。此由肾气渐绝故也。宜慎欲事。青丁者起于目下。始如瘤瘢。其色青。硬如石。使人目昏昏然无所见。多恐。悸。惕。睡不安宁。久不已。则令人目盲。或脱精。有此则不出一年。祸必至矣。白丁者其根在肺。赤丁者其根在心。黄丁者其根在脾。黑丁者其根在肾。青丁者其根在肝。五丁之候(一作疾。)最为巨疾。(一作病。)不可不察也。治疗之法。一一如下。(陆本。有方八道在此后。印本无之。今附下卷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