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肝居膈下,上着脊之九椎下,其系上络心肺,下亦无窍。肝生于左。引经报使,用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丑时气血注于肝。
足厥阴肝脉所终,大指之端毛际丛,〔即三毛也。〕循跗过踝上 内,〔上 内廉。〕由股内侧入毛中,〔阴毛。〕环绕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逢,上贯膈中布胁肋,循喉颃颡目系同,〔颃颡咽颡也。目内深处为目系。〕上额至巅与督会,〔与督脉会于巅之百会穴。〕支者还从目系中,下络颊里环唇内,〔从目系下颊。〕一支从肝膈肺通。〔复从肝贯膈注肺,直行曰经,旁行曰络。经有十二,手足三阴三阳也,络有十五,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也,如泉之流。经络为脏腑之枝叶,脏腑乃经络之根本,明于经络,则应变无穷。故经言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肝居膈下,上着脊之九椎下,其系上络心肺,下亦无窍。肝生于左。引经报使,用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丑时气血注于肝。
足厥阴肝脉所终,大指之端毛际丛,〔即三毛也。〕循跗过踝上 内,〔上 内廉。〕由股内侧入毛中,〔阴毛。〕环绕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逢,上贯膈中布胁肋,循喉颃颡目系同,〔颃颡咽颡也。目内深处为目系。〕上额至巅与督会,〔与督脉会于巅之百会穴。〕支者还从目系中,下络颊里环唇内,〔从目系下颊。〕一支从肝膈肺通。〔复从肝贯膈注肺,直行曰经,旁行曰络。经有十二,手足三阴三阳也,络有十五,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也,如泉之流。经络为脏腑之枝叶,脏腑乃经络之根本,明于经络,则应变无穷。故经言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