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辛寒微温,入肾、肝二经。火 ,醋淬,水飞,不能吸铁者勿用。〕补男子肾虚,〔色黑入肾益精,故治肾家诸病,而聪耳明目,阳事不起,浸酒饮之,腰中不利,加而用之。〕治小儿惊痫,〔惊痫,因心气怯,痰热盛。重可去怯,咸能润下软坚,故用之。〕耳聋而可反其聪,〔镇坠下吸,俾肾气不上逆,宜同补肾药用之。又真吸铁石入病耳内,铁砂末绢包入不病耳内,自然通透。〕目昏而能复其明。〔磁朱丸中用以镇养真精,使神水不外移。〕性禀冲和,无猛悍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