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辛甘苦温,入肺、脾、大肠、胃四经、青色者佳。忌火。〕祛风邪,〔言其祛皮肤风邪者,入肺发散也。〕解肌热,〔言其解肌肉间风热者,入胃发散也。〕散邪气于至高之上,〔故头痛喉疼,口疮齿痛,皆赖其散邪之功。〕升阳气于至阴之下。〔故补中益气汤佐参, 以升下陷阳气。〕泻痢崩带俱征用,脱肛遗浊共寻求。〔皆赖提升之力也。〕属阳性升。凡吐衄痰嗽,气逆吐呕,切勿误投。。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辛甘苦温,入肺、脾、大肠、胃四经、青色者佳。忌火。〕祛风邪,〔言其祛皮肤风邪者,入肺发散也。〕解肌热,〔言其解肌肉间风热者,入胃发散也。〕散邪气于至高之上,〔故头痛喉疼,口疮齿痛,皆赖其散邪之功。〕升阳气于至阴之下。〔故补中益气汤佐参, 以升下陷阳气。〕泻痢崩带俱征用,脱肛遗浊共寻求。〔皆赖提升之力也。〕属阳性升。凡吐衄痰嗽,气逆吐呕,切勿误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