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甘淡微寒,无毒。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反藜芦。
《本经》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发明沙参专泄肺气之热,故喘嗽气壅,小便赤涩不利,金受火克。阴虚失血,或喘咳寒热及肺痿等疾宜之。《本经》主血结惊气者,因惊气入心,心包热郁而血结也。除寒热者,郁热解而寒热除也。补中益肺气者,用以清理脾胃之虚热,则津液复而正气受益矣。洁古言,肺寒用人参,肺热用沙参。好古言,沙参性寒,补五脏之阴,总未达轻虚泄热之义也。
《卫生方》治肺热咳嗽,沙参一味,水煎服之。《肘后方》治卒然疝痛,自汗欲死,沙参为末,酒服立瘥。《证治要诀》治妇人白带,沙参为末,米饮服之。盖沙参专开肺气,肺气清则木邪散,而疝自除,带自愈矣。时珍云∶人参甘苦而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清肺气,因而益肺与肾,故金受火克者宜之。此即《本经》补中益肺气之谓,一补阳而生阴,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