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金匮》)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又曰∶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三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赵以德曰∶《灵枢》谓心胞络之脉动,则病胸胁支满者,谓痰饮积于心胞,其病则必若是。
以为除胀益土夫用肾气通则关门自利矣。(呼吸二义,发明极精。)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金匮》)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又曰∶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三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赵以德曰∶《灵枢》谓心胞络之脉动,则病胸胁支满者,谓痰饮积于心胞,其病则必若是。
以为除胀益土夫用肾气通则关门自利矣。(呼吸二义,发明极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