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古今医鉴》 痘疮首尾戒忌例

    作者: 龚信

    夫小儿痘既出,不可表汗。盖初发时,内蓄胎毒,外感邪热,故用发散表汗之药,使毛窍开通,则在表之邪得以发散,而在黑之毒亦易于发越矣。若痘痕既有痘发于表,必赖表里,庶易贯脓收靥,如再汗之,表气一虚,风邪易入陷伏,斑烂作矣。

    一、自痘出收靥,虽有大便闭证,止用蜜皂丸导之,不可妄下。至收靥后,有实证方可下也。盖未靥之前,毒虽在表,必赖里实,以滋养之,则在表者,方得贯脓收靥,譬之种豆,土肥根固,则易秀易实也。妄下则脾胃一虚,气血随耗,陷伏之证随作,岂能贯脓收靥哉?既靥之后,则在表毒瓦斯已尽,苟有实热膨胀粪结之证,一用下药,疏脏腑而病愈矣,又何遗患之有?

    一、始终忌食热毒之物,如辛热煎炒,葱蒜好酒,发气发毒之物,无虚寒之证,不可妄用热药,以火济火,致热毒太盛,气血麋烂,为患不小。

    一、始终忌生冷之物,如冷水、红柿、瓜、蜜之类。无热毒证,不可妄用寒药。盖温暖和畅,痘方发出,寒冷伤胃滞气,为患不小。

    一、自发热至收靥,诸般血肉,皆不易食,盖血肉皆助火邪,遂至热毒壅滞,或为斑烂,或靥后重复发痪,经月不愈,况起胀贯脓之时,毒瓦斯壅盛,稍食肥猪肉,则实时气急上痰,若脾胃虚弱,不能进食者,止用鲞鱼、精肉、煮啖少许,以助滋味。

    一、当调节饮食,失于饥则脾胃虚损,气血不能充满,过于饱则胃气填塞,荣卫不能调畅。惟得中为无患。

    一、当谨避风寒,盖痘疮内外热蒸,毛孔俱开,况小儿肌肤嫩弱,易于感袭,一有触冒,诸证随作,靥落之后,气血大虚,髓肉柔嫩,尤当谨于防避也。

    一、首尾切忌房事,月妇外人,醉酒晕腥,硫黄蚊药,葱蒜韭薤,烧灰沟粪,杀生腋臭,诸般秽气,务宜防避。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汪宏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