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巢氏病源》云∶小儿在胎母吃热物,热入脏腑,儿生之后热毒结聚,满口舌上其形如粟,令儿不能开口,名曰口噤。
《圣惠方》云∶初生儿须防三病,一曰口噤,二曰撮口,三曰脐风,皆是急病。就中噤口尤甚,若过一腊,方免此病。但看牙关紧急,不能吃奶,啼声渐小,口吐涎沫,便是此证。急看儿上 有白点子,先以指甲刮去,次后服药。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巢氏病源》云∶小儿在胎母吃热物,热入脏腑,儿生之后热毒结聚,满口舌上其形如粟,令儿不能开口,名曰口噤。
《圣惠方》云∶初生儿须防三病,一曰口噤,二曰撮口,三曰脐风,皆是急病。就中噤口尤甚,若过一腊,方免此病。但看牙关紧急,不能吃奶,啼声渐小,口吐涎沫,便是此证。急看儿上 有白点子,先以指甲刮去,次后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