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古今医统大全》 病机叙论

    作者: 徐春甫

    《内经》曰∶北方黑色,通入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肾主五液,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润,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燥。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食苦以泄之。

    凡人大便秘结,皆由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会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阴虚血耗,火盛人亏,津液不生,故传道失常,渐成燥结之证。有年高血少津液枯涸,或因有所脱血,津液暴竭,新产之妇气血虚耗,以致肠胃枯涩。体虚之人摄养乖方,三焦气涩,运掉不行,而肠胃壅滞,遂成秘结,诸若此,惟当养血滋阴,滑涩润燥,不可妄用通利之药,恐伤元气,耗散真液,秘结愈甚也。

    七冲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则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此为七冲门也。盖阴不可以无阳,水不可以无火。水火既济,上下相交,荣卫流行,自然润泽。若而幽门不通,则上冲;吸门不开,则噎塞。故云∶燥秘不便,气不得上下者,治在幽门。

    有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风秘者,风痰燥结不通也。气秘者,气滞烦闷不通也。热秘者,内府积热,消耗津液,大便结燥不通也。寒秘者,年高脏冷,及 癖冷气结滞,大便不利也。湿秘者、湿热郁结,津液不行而秘涩也。所以病证不同,难以一例而施治也。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