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肺俞在背脊第三椎下,两傍各开寸半是穴,灸七壮。)
俞府(在距骨下,去璇玑傍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灸七壮。)
列缺(在腕侧上半,以手交叉头指末两筋骨缝中是穴。)
天突(穴在胸横骨上端,近咽喉脘中,灸七壮愈。)
风门(在背上第三椎骨下,各开一寸半是穴,灸七壮。)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灸三壮立止。)
□
先以鼻内气,乃闭口咳,还复以鼻内气,嗽则愈。向晨去枕正偃卧,伸臂胫,瞑目闭口无息,极胀腹,两足再顷间,吸腹仰两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复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十,荡涤五脏,津润六腑。又云∶还向反望,倒望不息七通,治咳逆胸寒满热。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肺俞在背脊第三椎下,两傍各开寸半是穴,灸七壮。)
俞府(在距骨下,去璇玑傍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灸七壮。)
列缺(在腕侧上半,以手交叉头指末两筋骨缝中是穴。)
天突(穴在胸横骨上端,近咽喉脘中,灸七壮愈。)
风门(在背上第三椎骨下,各开一寸半是穴,灸七壮。)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灸三壮立止。)
□
先以鼻内气,乃闭口咳,还复以鼻内气,嗽则愈。向晨去枕正偃卧,伸臂胫,瞑目闭口无息,极胀腹,两足再顷间,吸腹仰两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复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十,荡涤五脏,津润六腑。又云∶还向反望,倒望不息七通,治咳逆胸寒满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