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寒中三阴,一时暴卒,昏不知人,口噤失音,四肢强直,挛急疼痛,亦似中风。若以风药治之,即死,急以附子理中汤。若厥逆,唇青,囊缩,无脉者,用葱熨法,仍灸气海、关元二三十壮。脉渐出,手足渐温,乃可生也。
□
寒中太阴则中脘疼痛,治宜理中汤;寒中少阴则脐腹疼痛,治宜五积散加茱萸;寒中厥阴则少腹疼痛,治宜四逆汤加茱萸,倍加附子。
温肾御寒如干姜、附子、川乌、天雄辈,佐之以养正灵砂丹。然寒伤荣血,徒知温肾,不知温血,恐未必有十全之功,是则官桂、当归为温血之上药也。
韩氏着三阴经方,立温中例,虽不言中寒而深得中寒之旨,所以有急用姜、附温中救里之法,大有见焉。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寒中三阴,一时暴卒,昏不知人,口噤失音,四肢强直,挛急疼痛,亦似中风。若以风药治之,即死,急以附子理中汤。若厥逆,唇青,囊缩,无脉者,用葱熨法,仍灸气海、关元二三十壮。脉渐出,手足渐温,乃可生也。
□
寒中太阴则中脘疼痛,治宜理中汤;寒中少阴则脐腹疼痛,治宜五积散加茱萸;寒中厥阴则少腹疼痛,治宜四逆汤加茱萸,倍加附子。
□
温肾御寒如干姜、附子、川乌、天雄辈,佐之以养正灵砂丹。然寒伤荣血,徒知温肾,不知温血,恐未必有十全之功,是则官桂、当归为温血之上药也。
□
韩氏着三阴经方,立温中例,虽不言中寒而深得中寒之旨,所以有急用姜、附温中救里之法,大有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