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查古籍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普济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论,2175 类、778 法、61739 方 239 图。 收载方剂最多。《本草纲目》中附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
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脏之道也。
逆之即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又曰∶阳虚生外寒者,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上焦不通。
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阴盛生内寒者,因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泄。不泄则温气去,寒独留,留则血凝,血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又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热则痛立止。
寒气上及小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积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
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出,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得复反则生矣。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
《原病式》曰∶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下利清白,吐利腥秽,食已不饥,坚痞,腹满急痛, 瘕癫疝,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
□
中寒候,世俗所谓阴证伤寒,悉以房中受寒伤冷而归患家,患家本无房事,坚不肯认。
阴证中寒之剂,固拒不肯服,惟任他证处之,则乐从之。呜呼!每每误死者,不可胜纪。
殊不知中寒之候,先由五脏不足,元气太虚,寒邪冒中,直入阴经而为中寒之候,即为阴证是也。拘于房室,岂不误哉!
□
《玉机微义》云∶中寒则仓卒受病,邪气直入于三阴,急痛拘挛,战栗强直,昏迷厥冷,口噤失音,此中寒也。以温中散寒为主。伤寒之人,因其旧有郁热,风寒外来,肌腠自密,郁而为热,寒邪客于经络,先头痛,身热,恶寒,此伤寒也,当以仲景例治之。
□
中寒候因寒邪乘其肤腠疏豁,直入肾经,不循经络,无热可发,故卒暴厥冷,口噤,腹痛,唇青,昏危如中风之状。若治稍缓则必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