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古今医案按》 鬼疰

    作者: 俞震篡

    罗谦甫治入国信副使许可道.到雄州诣罗诊候.罗诊之.脉乍大乍小.乍长乍短.此乃气血不匀.邪气伤正.本官云.在路到邯郸驿中.夜梦一妇人.着青衣.不见面目.用手向胁下打了一拳.遂一点痛.往来不止.兼之寒热不能食.乃鬼击也.罗曰.可服八毒赤丸.本官言尝读明医录中.见李子豫八毒赤丸.为杀鬼杖子.遂与药三粒.临卧服.明旦下清水二斗.立效.

    又治陈庆玉子.因昼卧于水仙庙中.梦得一饼食之.心怀忧虑.心腹痞满.饮食减少.约一载余.渐瘦弱.腹胀如蛊.屡易医药及巫祷.皆不效.不得安卧.罗诊之.问其病始末因思之.此疾既非外感风寒.又非内伤生冷.将何据而治.因思李子豫八毒赤丸.颇觉相当.遂与五七丸服之.下青黄之涎斗余.渐渐气调.而以别药理之.数月良愈.此药有神验合时必斋戒沐浴.净室澄心修合.方以雄黄、矾石、朱砂、附子炮、藜芦、牡丹皮、巴豆各一两.蜈蚣一条.八味为末.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冷水送下无时.

    又一人被鬼击.身有青痕作痛.以金银花水煎服.愈.

    震按僧慎柔治痨疰.多用金银花藤盖本于此.然如传尸痨实有鬼物凭根据者.用之方验.若精血耗损之虚痨有何关涉.

    李士材治文学朱文哉.遍体如虫螫.口舌糜烂.朝起必见二鬼.自谓不祥将死.李诊其寸脉乍大乍小.意其为鬼祟.细察两关弦滑且大.遂断为痰饮之 .投滚痰丸三钱.虽微有所下.而病患如旧.更以小胃丹二钱与之.复下痰积及水十余碗.遍体之痛减半.至明早鬼亦不见矣.更以人参三钱.白术二钱煎汤.服小胃丹三钱.大泻十余行.约有二十碗.病若失矣.乃以六君子为丸.服四斤而瘥.

    震按此所谓痰多怪证.亦不为奇.奇者以大剂参术煎汤送小胃丹.开后学攻补兼施之法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陈三山
  •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