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查古籍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1.气胸(Pneumothothorax)空气进入胸腔则形成气胸、可为自发性,外伤性和人工气胸。进入胸腔的气体改变了胸腔的负压状态,肺可部分或完全被压缩(图3-42,3-43)
图3-42 右侧气胸,右肺被压缩
图3-43 右侧气胸,右肺外上与胸侧壁有粘连
X线表现:少量气胸在肺尖部显示无肺纹的透光区。被压缩的胸膜脏层如与肋骨重叠,则难以发现。大量气胸可将肺向肺门方向压缩。呈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由于它含气量减少致透光度减低,肺纹聚拢,其边缘有脏层胸膜形成的纤细的致密影,呼气时清楚,同时可见纵隔向健侧移位,患侧横膈下降,肋间隙增宽。张力性气胸时,可发生纵隔疝。如有胸膜粘连,可见该处肺不被压缩,呈条状阴影与胸壁相连。健侧肺可有代偿性肺气肿。
2.液气胸(Hydropneumothorax)胸腔内有液体和气体同时聚积为液气胸。气体较少时,可见液面而不易看到气腔。明显的液气胸时则表现为横贯胸腔的液面,液面上方为空气及压缩的肺(图3-44)。如有胸膜粘连,也可形成多房性液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