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凡人忽患胸背、手足、颈背、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隐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俗医不晓,谓之走疰,便用风药及针灸皆无益。又疑是风毒结聚,欲为痈疽,乱以药贴,亦非也。此乃痰涎伏在心膈上下,变为此疾。或令人头痛不可举,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如锯声,多流唾涎,手脚重,腿冷,脾气脉不通。误认为瘫痪,亦非也。凡有此疾,但以此药,不过数服,其疾如失。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真白芥子(各等分,炒)
上为细末,糊丸如梧桐子大。临卧淡姜汤吞下五、七丸;如痰猛,加至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