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查古籍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蜂采百花草木群英之精华,合清润春生之露气,朝夕嘘以阳和,遂得酿成华液,故气清和,味甘纯粹,施之精神,气血虚实寒热,阴阳内外,诸病罔不相宜。《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甘为土化,土为万物之母,且诸毒遇土则化,夫石蜜具天地间,至甘之味,故能安五脏,补诸虚,除众病,解诸毒,和百药也。白蜡,味甘淡,微温,无毒,乃石蜜之凝结于底者也。蜜性缓质柔,气味俱浓,而属于阴,故补脾,主润脏腑经络,蜡性涩质坚、气味俱薄,而属乎秋,故养胃能疗久痢,泄 后重下脓血也,甘能益血补中,温能通行经脉,故主续绝,补阳生肌定痛及金疮也,若与生葱同食害人。与莴苣同食下利。食蜜饱后,食 令人暴亡。
石蜜,清热益气,补中润燥,解毒止痛,五脏俱补,能生神气,除众病,和百药,润脏腑,调脾胃,和营卫,杀疳虫,多食生风中满,肠滑者忌食。白蜡,益气止泻痢,补中续绝伤,金疮,痈肿止痛,主肌。凡荡涤下焦之药,以此裹丸,免伤上部。
主治(痘疹合参) 石蜜和麻油,拭润干靥牢粘痘痂,又可调灭瘢散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