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木棉子,得地中之阳气,复感秋金之气以成。味辛,气热,其性有毒。入肝、入肾。祛风湿寒湿之药也。惟其辛,故能散风邪;惟其热,故能除寒湿。凡下部有风寒湿邪者,宜之。然而性热有毒,肝肾虚者不宜用。一切阴虚火炽痿弱,下体无力者咸忌之。
《伤寒杂病论》(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木棉子,得地中之阳气,复感秋金之气以成。味辛,气热,其性有毒。入肝、入肾。祛风湿寒湿之药也。惟其辛,故能散风邪;惟其热,故能除寒湿。凡下部有风寒湿邪者,宜之。然而性热有毒,肝肾虚者不宜用。一切阴虚火炽痿弱,下体无力者咸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