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查古籍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感天令春寒之气,兼得乎地之冲气,故味苦甘,气寒,无毒。苗叶苦甘,性升且凉,故主清上焦心肺客热,根名地骨,味甘淡性沉而大寒,故主下焦肝肾虚热,为三焦气分之药,《经》曰“热淫于内,泻以甘寒者”是也。子味甘平,其气微寒,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也。
枸杞子,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内伤人劳,下胸胁气,客热头痛,利大小肠,固精髓明目,健筋骨兴阳,补药风药皆用,老人阳虚人尤宜,惟少年有火症者勿用。味甘平而温,气滋润而浓,功专补肾,滋肝益精强阴,不热不燥,久服轻身,能耐寒暑,但脾弱泄泻者必兼苓术相佐。
《经验方》金髓煎,用枸杞子逐日摘红熟者,不拘多少,无灰酒侵之,蜡纸封固,勿令泄气,两月足,取入砂盆中擂烂,滤取汁,同浸酒入银锅内慢火熬之,不住手搅,候成膏如饴,净瓶蜜收,每早温酒二大匙,夜卧再服,百日身轻气壮,积年不辍,可以羽化也。一枸杞酒能乌须黑发,耐老轻身,用枸杞子二升,十月壬癸日,面东采之,以好酒二升,瓷瓶内浸三七日,乃添生地黄汁三升,搅匀蜜封,至立春前三十日,开瓶。
每空心暖饮一杯,立春后髭 发却黑,勿食芜菁葱蒜,观此二方,补阴之功大矣。陶氏云∶“去家千里勿食枸杞”,拈其强阳之功耳。
主治(痘疹合参) 五内邪气客热,强阴益精,痘风眼痛,风痒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