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冯氏锦囊秘录》 香薷

    作者: 冯楚瞻

    感夏秋之气以生,味辛气微温无毒。入足阳明、太阴、手少阴经。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犹内伤生冷,外受暑邪,外邪内伤相并,而作霍乱吐泻诸症,用此辛温通气和中解表乃愈者。劳役斫丧,内伤元气,及受暑热而大寒大渴短气少气者并宜忌。此辛温走泄,以蹈虚虚之戒。

    香薷,主霍乱中脘绞痛,伤暑小便涩难,散水肿,有彻上彻下之功。肺得之,清化行热自下也。去口臭,有拨浊回清之妙。脾得之,郁火降气不上焉。解热除烦,调中温胃。然辛温走散,元气虚者,不可过投。中热者,尤所禁用。且因味辛性温,宜凉饮,不宜热服。

    主治(痘疹合参)夏月痘疹暂用,以清暑气,宜陈久者良。

    按∶香薷,味辛气温,为夏月发散阴寒之剂。如纳凉饮冷过度,阳气为阴邪所遏,以致头痛发热,烦躁口干,吐泻霍乱,宜用之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则愈。若劳役受热用之,是重虚其表,反助其热,益耗真阴,害人不浅。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王履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