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得水之精气,故味甘平无毒,入肾、入肝,解毒凉血之要药。故乳痈乳岩首所重焉,水煮内服、外敷,神效。入剂同头枯草、贝母、连翘、白芷、栝蒌根、橘叶、头垢、牡鼠粪、山豆根、山慈菇,专疗乳岩。其根茎白汁,可涂恶疮肿毒,日涂三四,毒散肿消。
蒲公草,即黄花地丁草。溃坚肿消结核,屡建奇功,解食毒,散滞气,并臻神效。
主治(痘疹合参) 凡痘后余毒,痈 可用。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得水之精气,故味甘平无毒,入肾、入肝,解毒凉血之要药。故乳痈乳岩首所重焉,水煮内服、外敷,神效。入剂同头枯草、贝母、连翘、白芷、栝蒌根、橘叶、头垢、牡鼠粪、山豆根、山慈菇,专疗乳岩。其根茎白汁,可涂恶疮肿毒,日涂三四,毒散肿消。
蒲公草,即黄花地丁草。溃坚肿消结核,屡建奇功,解食毒,散滞气,并臻神效。
主治(痘疹合参) 凡痘后余毒,痈 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