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凡表热盛则痘必干枯,表太凉,则痘必冰伏,内热盛则秘结,内太凉则泄泻,气拥盛则腹胀喘满。若热毒为所抑而不得升越,则腹胀狂乱,毒瓦斯弥盛,表里受重,而婴童难任矣。是故治痘之诀,在于安表,和中匀气,透肌解毒,五者而已。安其表则无干枯冰伏之患,和其中则无秘结泄泻之虞,便其里气常实,血气内旺,脾胃自强,以助其成,自无痒塌倒靥者矣。匀其气则无壅盛喘满之过,透其肌使热毒伸越达表,而不致留伏于中,解其毒使内外有所分消而无余毒流害之祸,凡此五者,则血热壅遏之症不足忧也。然火性急疾,宜于速解,毋容少缓也。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凡表热盛则痘必干枯,表太凉,则痘必冰伏,内热盛则秘结,内太凉则泄泻,气拥盛则腹胀喘满。若热毒为所抑而不得升越,则腹胀狂乱,毒瓦斯弥盛,表里受重,而婴童难任矣。是故治痘之诀,在于安表,和中匀气,透肌解毒,五者而已。安其表则无干枯冰伏之患,和其中则无秘结泄泻之虞,便其里气常实,血气内旺,脾胃自强,以助其成,自无痒塌倒靥者矣。匀其气则无壅盛喘满之过,透其肌使热毒伸越达表,而不致留伏于中,解其毒使内外有所分消而无余毒流害之祸,凡此五者,则血热壅遏之症不足忧也。然火性急疾,宜于速解,毋容少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