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查古籍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干父坤母,化生万物,独阳勿克以自生,独阴勿克以自成,而生物之本系焉。是以男女交媾,亦必二五妙合,而生人之本系焉。(夫二五者,谓阴阳二气及五行也。)此人生之所自来,而痘之原,亦根于此矣。人皆知其种于淫火之毒,而不知由乎交媾之微,胶稠如脂者,真元之精也,稀清如水者,淫火之液也。痘原之美恶,乃于此分。故人禀清明之气,修养之纯,则真元之精浓,而水火相济,淫火之液自少,痘之所发必稀疏而顺美。人禀淆浊之气,情欲之杂,则真元之精混,而水火相激,淫火之液自倍,痘之所发必密。比而逆恶,岂俟孕于母腹,而为五辛六疏之物,腥膻煎爆之味,酿成胎毒,传于男女。结为恶逆之痘乎!李还丹曰∶人有七情,而欲之所动,火之使然。盖欲无火不动,太过即是淫液也。可见痘之为症,本于阳毒,恶烈而莫御,其母胎之毒,不过发为疮疥丹瘤而已。更有谓儿含胎血致毒者,尤为不经之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