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凡循衣摸床,直视谵语,脉弦者,生脉涩者,死。小便利者,可治,以其肺气犹降,膀胱犹能化气而肾水未枯也。不利者,不可治,谓津液枯竭也,此乃肝热乘肺,元气虚衰,不能主持,阴阳二气俱绝,名撮空症也。极虚之候,不论伤寒何病,俱以大剂参,或八珍、或独参汤峻补之,多有活者。若大便秘结,撮空谵语燥渴者,此为实热,宜承气汤下之。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凡循衣摸床,直视谵语,脉弦者,生脉涩者,死。小便利者,可治,以其肺气犹降,膀胱犹能化气而肾水未枯也。不利者,不可治,谓津液枯竭也,此乃肝热乘肺,元气虚衰,不能主持,阴阳二气俱绝,名撮空症也。极虚之候,不论伤寒何病,俱以大剂参,或八珍、或独参汤峻补之,多有活者。若大便秘结,撮空谵语燥渴者,此为实热,宜承气汤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