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夹食者,有病先病时病后而得,如食后外感停滞,胸次既病,而为胀满,大便酸臭,腹痛气急者,此即病先所得是也。如胃气衰微,邪热入伏,以致消谷引食。若胃气未虚,必与邪气相争而吐者,易治。如胃弱而既不能化,又不能争,以致热结胸膈者,此脾胃虚弱,即病时所得是也。如病少痊,志食无度,以致停滞发热者,此为食复,即病后所得是也。宜随症虚实施治,实者,消导为先,虚者,佐以养胃。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夹食者,有病先病时病后而得,如食后外感停滞,胸次既病,而为胀满,大便酸臭,腹痛气急者,此即病先所得是也。如胃气衰微,邪热入伏,以致消谷引食。若胃气未虚,必与邪气相争而吐者,易治。如胃弱而既不能化,又不能争,以致热结胸膈者,此脾胃虚弱,即病时所得是也。如病少痊,志食无度,以致停滞发热者,此为食复,即病后所得是也。宜随症虚实施治,实者,消导为先,虚者,佐以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