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查古籍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治打扑伤折,内损肝肺,呕血不止,或有痰血停积,心腹胀满。
紫金藤皮(二两) 降真香 续断 补骨脂 琥珀(另研) 无名异( 、酒淬七次)蒲黄 牛膝(酒浸) 当归(酒炒) 桃仁(不去皮、尖,各一两) 大黄(纸裹,煨) 朴硝(另研,各一两五钱) 为末,每服二钱,浓煎苏木当归酒调下。并进三服,利即安。
一方
韭汁和童便饮,散其瘀血,骨折者,蜜和葱白,捣匀浓封,酒调白芨末二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