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备急千金要方》 皮丸

    作者: 孙思邈。

    治痔方(亦治漏)。

    皮(一具) 矾石 当归 连翘 干姜 附子 续断 黄 (各二两) 槐子(三两)干地黄(五两)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集验方》无矾石、地黄)。

    又方 治崩中及痔方

    皮 人参 茯苓 白芷 禹余粮 干地黄 槐耳 续断(各三两) 蒲黄 黄 当归 艾叶 橘皮 白蔹 甘草(各二两) 白马蹄(酒浸一宿,熬黄) 牛角 (各四两) 鳗鲡鱼头(二十枚) 猪悬蹄甲(二十一枚,熬)

    上十九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再,稍加。

    治痔方∶ 槐耳赤鸡一斤 (即槐 )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蒲黄水服方寸匕,日三。(《外台》云∶治肠痔每大便常有血者。)

    又方桑耳作羹,空腹饱食之,三日食佳。

    治痔下血及新产漏下方

    附子 矾石(各一两)

    上二味,为末,白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丸,日三,稍加,不过数日便断。百日服之,终身不发。(《崔氏方》有干姜一两。)

    治外痔方(亦治恶疮、 疮)∶真珠 雄黄 雌黄(各一两) 竹茹(三两) 猪膏(一斤)

    上五味,为末,纳猪膏中和调,又切乱发半鸡子大和,东向煎三上三下,发焦出,其痔先用盐汤洗,拭干后敷之。

    治痔下部出脓血有虫,旁生孔窍方

    以槐白皮一担锉,纳釜中煮,令味极出,置大盆中,适寒温坐其中,如浴状,虫悉出,冷又易之,不过二三度瘥。

    治谷道痒痛,绕缘肿起里许欲生肉突出方

    大豆(三升,以水七升,急火煮取四升) 槐白皮(三升) 甘草(三两)

    上三味,以豆汁煮取二升,浸故帛敷之,冷则易,日三五度。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