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痿黄者,犹树木之精滋不足,故萎而黄也。在人为病,本于脾胃有伤,故土色自见也。盖脾恶湿有为湿蒸,则厥腹膨胀,手足浮肿,黄中带黑,唇燥口秽者,宜服苍术、半夏、泽泻之类。有得之久病者,其候毛焦体热,阴囊光亮,目黄胞肿,屡食善饥,黄甚如痘者,宜用茯苓、薄、桂、浓朴之类。又有得之风热之后,气短神倦,黄中带白,如新出鹅羽,俗名鹅白者,宜针破其手足指尖。盖食指大肠经也,引乃疏壅导塞之意耳。内服扶脾开胃导水之药为主。有得之食伤者,其候噎逆酸楚,颐浮唇自,黄中带赤,烦躁口秽,宜用莪术、枳壳、卜子、山楂之类。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痿黄者,犹树木之精滋不足,故萎而黄也。在人为病,本于脾胃有伤,故土色自见也。盖脾恶湿有为湿蒸,则厥腹膨胀,手足浮肿,黄中带黑,唇燥口秽者,宜服苍术、半夏、泽泻之类。有得之久病者,其候毛焦体热,阴囊光亮,目黄胞肿,屡食善饥,黄甚如痘者,宜用茯苓、薄、桂、浓朴之类。又有得之风热之后,气短神倦,黄中带白,如新出鹅羽,俗名鹅白者,宜针破其手足指尖。盖食指大肠经也,引乃疏壅导塞之意耳。内服扶脾开胃导水之药为主。有得之食伤者,其候噎逆酸楚,颐浮唇自,黄中带赤,烦躁口秽,宜用莪术、枳壳、卜子、山楂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