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查古籍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怒气伤肝,而肝气冲于胃口之间,肾气不得上行,肺气不得下达,而成此症,以开郁为主,方用∶白芍(三钱)柴胡(一钱)郁金(一钱)荆芥(一钱)苏子(一钱)白芥子(一钱)甘草(五分)茯苓(一钱)花粉(一钱)水煎服。
此方妙在平常,而有至理。盖肝气之郁,必用柴、芍以舒之。然过多则必阻而不纳,方中以此二味为君,而佐以郁金之寒散,芥子之去痰,天花粉之散结,甘草之和中,茯苓之去湿,气味和平,委婉易入,不争不战、相爱相亲,自能到门而疑关,不致扣关而坚壁也。
又方∶
用阴阳水各一碗,加盐一摄,打百余下起泡,饮之即吐而愈。凡上焦有痰,欲吐而不能吐者,饮之立吐。
又方∶
用生半夏为末,水丸,绿豆大,入鼻孔中,则必嚏喷不已,用水饮之立止。通治中风不语,及中恶、中鬼等症俱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