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大吐之症,舌有芒刺,双目红肿,人以为热也,谁知是肾水之亏乎, 盖脾胃必借肾水而滋润,肾水一亏,则脾胃之火,沸腾而上, 以致目红肿而舌芒刺也,但此症时躁时静,时欲饮水,及水到又不欲饮, 即强之饮亦不甚快,此乃上假热而下真寒也,宜六味地黄汤加桂附,水煎服。
外治法,先以手擦其足心,使之极热,然后用附子壹个煎汤, 用鹅翎扫之,随干随扫,少顷即不吐矣,后以六味地黄汤,大剂饮之, 即安然也,或逍遥散加黄连,亦立止也,无如世医以杂药投之,而成噎嗝矣, 方用
熟地( 贰两) 山萸 元参( 各壹两) 当归( 伍钱)五味子( 貳錢) 牛膝 白芥子( 各叁錢)
水煎服,蓋腎水不足,則大腸必乾而細, 飲食入胃,難於下行,故反而上吐矣。
大吐之症,舌有芒刺,双目红肿,人以为热也,谁知是肾水之亏乎, 盖脾胃必借肾水而滋润,肾水一亏,则脾胃之火,沸腾而上, 以致目红肿而舌芒刺也,但此症时躁时静,时欲饮水,及水到又不欲饮, 即强之饮亦不甚快,此乃上假热而下真寒也,宜六味地黄汤加桂附,水煎服。
外治法,先以手擦其足心,使之极热,然后用附子壹个煎汤, 用鹅翎扫之,随干随扫,少顷即不吐矣,后以六味地黄汤,大剂饮之, 即安然也,或逍遥散加黄连,亦立止也,无如世医以杂药投之,而成噎嗝矣, 方用
熟地( 贰两) 山萸 元参( 各壹两) 当归( 伍钱)五味子( 貳錢) 牛膝 白芥子( 各叁錢)
水煎服,蓋腎水不足,則大腸必乾而細, 飲食入胃,難於下行,故反而上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