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傅青主女科歌括》 膨胀

    作者: 傅山

    其人素弱,临产又劳,中气不足,胸膈不利,而转运稽迟,若产后即服生化汤以消块止痛,又眼加参生化汤以健脾胃,自无中满之症。其膨胀,因伤食而误消,因气郁而误散,多食冷物而停留恶露;又因血虚大便燥结,误下而愈胀;殊不知气血两虚,血块消后,当大补气血,以补中虚。治者若但知伤食宜消,气郁宜散,恶露当攻,便结可下,则胃气反损,满闷益增,气不升降,湿热积久,遂成膨胀。岂知消导坐于补中,则脾胃强,而所伤食气消散;助血兼行,大便自通,恶露自行。

    如产后中风,气不足,微满,误服耗气药而胀者,服

    补中益气汤。

    人参(五分)当归(五分)白术(五分)白茯苓(一钱)川芎(四分)白芍(四分)萝卜子(四分)木香(三分)

    眉批∶

    一本人参、白术俱作一钱,当归作二钱,有姜一片。

    歌括∶

    产后中风气血弱,医者误投耗散药。

    气不升降生膨胀,补中益气是妙着。

    补中益气用归芎,人参白术与茯苓。

    木香白芍萝卜子,膨胀消除气血行。

    如伤食,误服导药成胀;或胁下积块,宜服健脾汤。

    人参白术当归(各三钱)白茯苓白芍神曲吴萸(各一钱)大腹皮陈皮(各四分)砂仁麦芽(各五分)

    眉批∶

    一本人参、白术作二钱。

    歌括∶

    伤食消导反生胀,病家宜服健脾汤。

    参苓归芍陈曲麦,大腹萸砂共煎尝。

    如大便不通,误服下药成胀,及腹中作痛,宜服养荣生化汤。

    当归(四钱)白芍(一钱)白茯苓(一钱)人参(一钱)白术(二钱)陈皮(五分)大腹皮(五分)香附(五分)苁蓉(一钱)桃仁(十粒,制)块痛,将药送四消丸。屡误下,须用参、归半斤。

    眉批∶

    一本无桃仁。

    歌括∶

    便秘误下反生胀,宜服养荣生化汤。

    归芍参苓陈腹皮,白芍苁蓉桃仁香。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作者:
    楼英
  • 作者:
  • 作者:
    张锡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