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查古籍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由产忧惊劳倦,去血过多,则心中跳动不安,谓之怔仲;若惕然震惊,心中怯怯,如人将捕之状,谓之惊悸。治此二症,惟调和脾胃,志定神清而病愈矣。如分娩后血块未消,宜服生化汤,且补血行块,血旺则怔定惊平,不必加安神定志剂。如块消痛止后患此,宜服加减养荣汤。
当归(二钱)川芎(二钱)
茯神(一钱)人参(一钱)
枣仁(一钱,炒)麦冬(一钱)
远志(一钱)白术(一钱)
黄耆(一钱,炙)元肉(八枚)
陈皮(四分)炙草(四分)
姜煎。
虚烦加竹沥、姜汁,去川芎、麦冬,再加竹茹一团;加木香,即归脾汤。
◎养心汤:治产后心血不定,心神不安。
炙黄耆(一钱) 茯神(八分)
川芎(八分)当归(二钱)
麦冬(一钱八分)远志(八分)
柏子仁(一钱) 人参(一钱半)
炙草(四分)五味(十粒)
姜,水煎服。
(一本有元肉六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