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儿燥痰,是痰因火而动。火盛则痰多稠粘,气逆喘咳,夜卧不宁,面赤口干,小便黄赤,轻者古法主清气化痰丸(如胆南星、半夏、橘红、枳实、杏仁、栝蒌仁、黄芩、白茯苓,共为末,姜汁为丸,姜汤化服)。重者古法主苏葶滚痰丸(如苏子、苦葶苈、大黄、沉香、黄芩、青礞石,共为末,水泛为丸),量儿虚实服之,姜汤送下。
〔真按〕燥痰必涩滞难出,如南星、半夏、姜汁等味。既虑其愈结愈坚,葶苈、礞石、沉香并用。又虑其愈破愈弱,但以苦杏仁二钱,栝蒌仁钱半,川贝母一钱,新竹茹钱半,麸炒枳壳八分,莱菔子五分,引用竹沥汁十滴,重者本方加甜葶苈三分。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小儿燥痰,是痰因火而动。火盛则痰多稠粘,气逆喘咳,夜卧不宁,面赤口干,小便黄赤,轻者古法主清气化痰丸(如胆南星、半夏、橘红、枳实、杏仁、栝蒌仁、黄芩、白茯苓,共为末,姜汁为丸,姜汤化服)。重者古法主苏葶滚痰丸(如苏子、苦葶苈、大黄、沉香、黄芩、青礞石,共为末,水泛为丸),量儿虚实服之,姜汤送下。
〔真按〕燥痰必涩滞难出,如南星、半夏、姜汁等味。既虑其愈结愈坚,葶苈、礞石、沉香并用。又虑其愈破愈弱,但以苦杏仁二钱,栝蒌仁钱半,川贝母一钱,新竹茹钱半,麸炒枳壳八分,莱菔子五分,引用竹沥汁十滴,重者本方加甜葶苈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