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儿科萃精》 蛔疳

    作者: 陈守真

    小儿蛔疳,因过食生冷油腻肥甘之物,以致湿热生蛔,腹中扰动,故有时烦躁多啼,有时肚腹搅痛,口唇或红或白,口溢清涎,腹胀青筋,肛门湿痒诸病状,古法主先用使君子散治之〔如使君子肉(十个)、瓦上炒为末,苦楝子五个(泡去核),白芜荑一钱,甘草节一钱,猪胆汁浸一宿,共为末,每服一钱,水调服〕。

    不应,古法又主下虫丸(如苦楝根皮新白者佳酒浸焙、木香、桃仁浸去皮尖、绿包贯众、焙芜荑、鸡心槟榔各二钱,轻粉五分,炒鹤虱一钱,干虾蟆炒黑三钱,使君子去肉三钱,共为末,面糊成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滚白水下)。

    〔真按〕儿疳因积热生虫,除上述诸病状外,更有皱眉多哭,腹聚成块,摸之硬起之现象,即用前拟脊疳本方治之,但下虫后又当调补其脾,方用西党参二钱,云茯苓三钱,炒于潜术三钱,炒扁豆三钱,炒薏米三钱,炒山药三钱,留白陈皮三钱,苦桔梗二钱,炙甘草一钱,建莲子五钱,砂仁粉八分,共为细末,每服一钱,老米汤调服。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