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儿疳痢,皆由热结肠胃,证见腹中窘痛,下痢或赤或白,古法主香连导滞汤(如青皮、陈皮、浓朴、川芎、川黄连、生甘草、山楂、神曲、木香、槟榔、大黄,引用灯芯)。
〔真按〕痢系疳疾曰久,而下赤白,小儿之肠胃,因疳积热,因热下痢,且因胃热而牵及肠热,法宜双清肠胃,其积热始得下行,方用生锦纹五分,人中黄一钱,油浓朴八分,川黄连三分,生条芩八分,煨木香一钱,结槟榔八分,广橘红钱半,建神曲钱半,最好以雪水煎药服,无雪水改用长流水亦可。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小儿疳痢,皆由热结肠胃,证见腹中窘痛,下痢或赤或白,古法主香连导滞汤(如青皮、陈皮、浓朴、川芎、川黄连、生甘草、山楂、神曲、木香、槟榔、大黄,引用灯芯)。
〔真按〕痢系疳疾曰久,而下赤白,小儿之肠胃,因疳积热,因热下痢,且因胃热而牵及肠热,法宜双清肠胃,其积热始得下行,方用生锦纹五分,人中黄一钱,油浓朴八分,川黄连三分,生条芩八分,煨木香一钱,结槟榔八分,广橘红钱半,建神曲钱半,最好以雪水煎药服,无雪水改用长流水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