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儿科萃精》 疳解

    作者: 陈守真

    凡十六岁以上为成人,病则为痨,十六岁以下为小儿,病则为疳。缘所禀之气血虚弱,真元不足,脏腑娇嫩,易于受伤,有因一岁以内,肠胃未坚,乳食杂进,所吮之乳,与所食之物,不相融化而成者;有因儿仅岁余,甘肥无节,积滞日久,面黄肌削,而成者;有因二三岁后,杂物恣其啖食,食久成积,又因取积太过,反伤胃气而成者;有因大病之后,吐泻疟痢,乳食减少,以致脾胃失养而成者;有因乳母寒热不调,或喜怒房劳之后,即与乳哺而成者。究其病源,莫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气为营,悍气为卫,营卫丰盈,灌溉五脏,所以气足毛孔致密,腠理坚强,血足则颜色鲜妍,皮肤润泽,若病疳之形不魁,乃气不足也,病疳之色不华,又血不足也,而要皆由脾胃之因积化热,因热成疳,消耗气血,煎熬津液,其证初起,不过尿如米泔,午后潮热,历久失治,则转为头皮光急,毛发焦稀,腮缩鼻干,口馋唇白,两眼昏烂,操眉擦鼻,脊耸体黄,斗牙咬甲,焦渴自汗,便白泻酸,肚大青筋,酷嗜瓜果咸炭水泥者,即疳之正候也。若谓治疳必攻其积,然积为虚中之积,恐攻不受攻,而疳危矣。若谓治疳必除其热,然热为虚中之热,恐除未尽除,而疳又危矣。苟能分其所属而善治之,何至有恶食滑泻,乳食直下,牙龈黑烂,头项软倒,四肢厥冷,下痢肿胀,面色如银,肚硬如石,肌肉青黑,肛门如筒,口吐黑血,吐痢蛔虫,种种不治之危候乎,故不厌烦辞而为之解。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曹世荣
  • 作者:
    李珣
  •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作者:
  • 作者:
    顾德华
  • 作者:
    赵献可
  • 作者:
    韩懋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