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儿流涕腥臭,此胆移热于脑,名曰鼻渊,又名脑崩。古法用辛夷散(如辛夷仁、苍耳子、香白芷、薄荷、黄连,共晒干为末),葱汤调下。
鼻渊经久不愈,则名控脑砂。古法用紫贝子、俗名南蛇牙齿,粤人名狗尾螺。以二三枚火 醋 为末,纸包放地上去火毒,以丝瓜藤煎汤调药空心服。
〔真按〕鼻渊虽由胆热移脑,其实兼受风寒凝郁火邪而成。但用鲜鹅儿不食草,一名地胡椒,塞鼻,立刻应效。或用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每次酒服三钱,重者不过三服即愈。
若控脑砂,则淋沥腥秽不止,脑亦时痛,或眩晕,必有虫蚀,且滤儿体已虚。仍用鲜草塞鼻数次,兼服益气补中汤剂,方能痊愈。
《脾胃论》(公元 1249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三卷。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小儿流涕腥臭,此胆移热于脑,名曰鼻渊,又名脑崩。古法用辛夷散(如辛夷仁、苍耳子、香白芷、薄荷、黄连,共晒干为末),葱汤调下。
鼻渊经久不愈,则名控脑砂。古法用紫贝子、俗名南蛇牙齿,粤人名狗尾螺。以二三枚火 醋 为末,纸包放地上去火毒,以丝瓜藤煎汤调药空心服。
〔真按〕鼻渊虽由胆热移脑,其实兼受风寒凝郁火邪而成。但用鲜鹅儿不食草,一名地胡椒,塞鼻,立刻应效。或用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每次酒服三钱,重者不过三服即愈。
若控脑砂,则淋沥腥秽不止,脑亦时痛,或眩晕,必有虫蚀,且滤儿体已虚。仍用鲜草塞鼻数次,兼服益气补中汤剂,方能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