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查古籍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临床诊断依据:
(一)具有明显的围产期窒息史。见于生后12小时或24小时内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如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异常。
(二)病情危重者有惊厥及呼吸衰竭。
根据病情不同分轻、中、重三度:
(一)轻度:过度觉醒状态、易激惹、兴奋和高度激动性(抖动、震颤),拥抱反射活跃。
(二)中度:抑制状态、嗜睡或浅昏迷、肌张力低下,50%病例有惊厥发作、呼吸暂停和拥抱、吸吮反射减弱。
(三)重度:昏迷状态、反射消失、肌张力减弱或消失,生后数小时至12小时出现惊厥且呈持续状态,或为去大脑僵直状态。
表2-6 HIE分度
项 目轻 度中 度重 度意识肌 张 力
原始反射:
拥抱反射
吸吮反射
惊厥
中枢性呼吸衰竭
瞳孔改变
前囟张力
病程及预后过度兴奋
正常
稍 活 跃
正常
无
无
无
正 常
症状持续24小时左右,预后好嗜睡、迟钝
减低
减弱
减弱
通常伴有
无或轻度
缩 小
正常或稍饱满
大多数患儿一周后症状消失;不消失者如存活可能有后遗症昏迷
松软
消失
消失
多见或持续
常有
不对称、扩大或光反应消失
饱满、紧张
病死率高,多数在一周内死亡,存活者症状可持续数周,多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