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读医随笔》 敛散升降四治说略

    作者: 周学海

    凡风、寒、湿、热,散漫于周身之腠理者,无聚歼之术也,则因其散而发之;痰、血、水、食,结积于胃与二肠、膀胱之内者,已属有形,势难消散,则因其聚而泄之、渗之;邪在上脘,愠愠欲吐,是欲升不遂也,则因而吐之;邪在大肠,里急后重,是欲下不畅也,则因而利之。此顺乎病之势而利导之之治也。温热无形,散处于肠胃膜络之中,既不外越,又不内结,则以酸敛入泄剂,撮其邪而竭之;瘀血有形,结聚于肠胃膜络之中,其质凝滞,不能撮而去也,则以辛温入攻血剂,温其血而化之。肾气不纳,根本浮动,喘、呕、晕眩,酸咸重镇,高者抑之,中气虚陷,泄利无度,呼吸不及,固涩升补,下者举之。此矫乎病之势而挽回之之治也。凡病误降者,欲救之,不可急升也;误升者,欲救之,不可急降也;误寒者,欲救之,不可急以大热也;误热者,欲救之,不可急以大寒也。寒、热犹或可急也,升、降断不可急也。尝见先以承气误下,中气下陷,急以参、 升之,虚气上越,喘逼不能食而死矣。此当健中涩下,不可升提其上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作者:
  • 作者:
  • 作者:
    昝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吴谦
  • 作者:
    赵晴
  • (公元 1241 年)宋.施发(政卿)着。三卷。先总论脉法,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及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

    作者:
    施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