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咽喉之地司出入,毒火冲炽痛难堪,内用甘桔利咽剂,外吹牛黄散即安。
【注】咽者,饮食之道;喉者,呼吸之门,乃最紧要之处。若痘毒不能发越于外,火热壅塞膈间,上冲咽喉,则或肿痛、或哑呛,甚而不能呼吸,饮食难入。速用加味甘桔汤治之。或用加减利咽解毒汤,外用牛黄散吹入肿处。
加味甘桔汤(方见失音)
利咽解毒汤
防风 山豆根 麦冬(去心) 牛蒡子(炒) 黑参 苦桔梗 生甘草 绿豆
水煎服。
【方歌】利咽解毒用防风,山豆根与麦门冬,牛蒡黑参苦桔梗,甘草绿豆共煎浓。
牛黄散
川黄连(生) 黄柏(生) 薄荷(各八分) 雄黄 火硝 青黛(各二分半) 牛黄 冰片 硼砂 朱砂(各一分)
共为细末,每用少许,吹患处。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咽喉之地司出入,毒火冲炽痛难堪,内用甘桔利咽剂,外吹牛黄散即安。
【注】咽者,饮食之道;喉者,呼吸之门,乃最紧要之处。若痘毒不能发越于外,火热壅塞膈间,上冲咽喉,则或肿痛、或哑呛,甚而不能呼吸,饮食难入。速用加味甘桔汤治之。或用加减利咽解毒汤,外用牛黄散吹入肿处。
加味甘桔汤(方见失音)
利咽解毒汤
防风 山豆根 麦冬(去心) 牛蒡子(炒) 黑参 苦桔梗 生甘草 绿豆
水煎服。
【方歌】利咽解毒用防风,山豆根与麦门冬,牛蒡黑参苦桔梗,甘草绿豆共煎浓。
牛黄散
川黄连(生) 黄柏(生) 薄荷(各八分) 雄黄 火硝 青黛(各二分半) 牛黄 冰片 硼砂 朱砂(各一分)
共为细末,每用少许,吹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