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茜草(图缺),味苦,性寒。止吐血,行血,破瘀血,走经络,止筋骨疼痛。
──务本卷三
茜草,此草生,始 山,今处处有之。叶似枣叶,三五对生,头尖下阔,近根部色紫,可以染绛。气味苦,性寒,无毒。滇中尤佳。主治寒湿、风痹、黄胆、补中、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 跌、蛊毒,久服益精气,轻身。又苗根主痹及热中伤跌折。治六极伤,吐血,泻血。止鼻洪尿血、产后血晕、月经不止、带下、扑损瘀血、泄精、阳痿、疮痒,排脓。酒煎服。
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采叶塞鼻。可止鼻血衄。
──模板卷十
一
《景岳全书》(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着。六十四卷。包括医论、诊断、本草、方剂、临床各科等。主张人的生气以阳为生,阳难得而易失,既失而难复,所以主张温补。
《济阴纲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着。十四卷。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女科,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
茜草(图缺),味苦,性寒。止吐血,行血,破瘀血,走经络,止筋骨疼痛。
──务本卷三
茜草,此草生,始 山,今处处有之。叶似枣叶,三五对生,头尖下阔,近根部色紫,可以染绛。气味苦,性寒,无毒。滇中尤佳。主治寒湿、风痹、黄胆、补中、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 跌、蛊毒,久服益精气,轻身。又苗根主痹及热中伤跌折。治六极伤,吐血,泻血。止鼻洪尿血、产后血晕、月经不止、带下、扑损瘀血、泄精、阳痿、疮痒,排脓。酒煎服。
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采叶塞鼻。可止鼻血衄。
──模板卷十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