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松脂、升麻为之使。恶雷丸、 菌、乌头、乌喙。忌盐。
苦、酸、咸,寒。入手少阴、足阳明经。散心经之火、泻肝木之邪,清胃中之热。伤寒时疫,烦呕发斑,畜血谵语,发狂发黄,及吐血衄血,惊痫心烦,痘疹血热,痈疽,概无不治。得升麻,散阳明结热。(通利阳明血结。)配连翘,治热邪入络。(磨尖入药,发汗甚速。)佐黑角尖,磨汁冲服。镑,水煎亦可。娠妇服之消胎气。血虚燥热,痘疮初起,服之寒伏不出。无大热者禁用。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松脂、升麻为之使。恶雷丸、 菌、乌头、乌喙。忌盐。
苦、酸、咸,寒。入手少阴、足阳明经。散心经之火、泻肝木之邪,清胃中之热。伤寒时疫,烦呕发斑,畜血谵语,发狂发黄,及吐血衄血,惊痫心烦,痘疹血热,痈疽,概无不治。得升麻,散阳明结热。(通利阳明血结。)配连翘,治热邪入络。(磨尖入药,发汗甚速。)佐黑角尖,磨汁冲服。镑,水煎亦可。娠妇服之消胎气。血虚燥热,痘疮初起,服之寒伏不出。无大热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