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得配本草》 枸杞子

    作者: 严西亭

    味甘,微温而润。入足少阴,兼厥阴经血分。补肝经之阴,益肾水之阳。退虚热,益精气,解消渴,去湿风,强筋骨,利二便,下胸胁气,疗痘风眼,止阴虚腰痛,疗肝虚目暗。得麦冬,治干咳。得北五味,生心液。配椒、盐,理肾而除气痛。佐术、苓,补阴而不滑泄。

    甘草汤浸,或好酒浸蒸。恐温热,童便拌蒸。大便滑泄,肾阳盛而遗泄,二者禁用。

    怪症∶胁破肠出,臭秽异常,急用香油摸肠送入,煎杞子加人参服之,再吃羊肾粥,十日而效。

    苗、叶

    名天精草

    伏砒砂。

    甘、苦、凉。清上焦心肺客热,代茶止渴。

    地骨皮

    即杞子根皮

    制硫黄、丹砂。

    味淡,性寒。入足少阴、手太阴经血分。降肺中伏火,泻肾虚热。上除风热头风,中平胸胁肝痛,(肝火熄,痛自止。)下利大小肠秘,(热清便自行。)除无定之虚邪,退有汗之骨蒸。

    得生地、甘菊,益肝肾阴血。配青蒿,退虚热。得麦冬、小麦,治骨节虚燔。配红花研末,敷足趾鸡眼,作痛作疮。君生地,治带下。(湿热去也。)

    鲜者,同鲜小蓟煎汁洗,治下疳。鲜者捣碎,煎浓汤淋洗恶疮。脓血不止,更以细白穣贴之即愈。

    去骨热,甘草汤浸一宿,焙干用。刮去粗皮,取细白穣,可贴疮。中寒者禁用。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