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查古籍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用EDTA抗凝血,离心得血浆,可采用大容量(300ml)超离管进行。血浆容量依次要加定量的KBr(Xg),可按下述公式计算:
V为血浆容量(ml)数,d1、d2分别为该配制的最初的两种溶液密度,υ为调节密度用的KBr的目的试剂水密度的偏比容。血浆d=1.006。首先调节溶液密度到d2=1.019,离心除去。VLDL,d2=1.019的υ为0.2922,即1ml血浆中应当加KBr0.01851g,溶解后,每管注入约16ml将d=1.019溶液8ml(0.5体积)覆盖其上,40kr/min,18℃,离心16h,再除去黄色层以上的上层界面液,测量下层黄色层液ml数,再按上式计算添加0.0644g/mlKBr,以成d=1.063的溶液(υ=0.2982)同样每管(16ml)加8ml的d=1.063溶液覆盖其上,40kr/min,18℃,离心16h,取上层黄色区带,并对0.15mol/lNaCl,0.3mmol/L EDTA(pH8.0)充分透析,该黄色脂蛋白即LDL,可用作LDL受体的配体。
添加KBr量计算式中的偏比溶(υ),d=1.019、1.063、1.125、1.210、1.215的值相应为0.2922、0.2982、0.3035、0.3090、0.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