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查古籍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其胆固醇主要来自从LTP转运的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目前认为血浆中LDL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主要途径是由VLDL异化代谢转变而来;次要途径是经肝脏合成后直接分泌到血液中。
LDL的降解是经LDL受体途径进行代谢。细胞膜表面的被覆陷窝是LDL受体存在的部位,即LDL的ApoB100被受体识别,将LDL结合到受体陷窝内,其后再与膜分离形成内吞泡。内吞泡内经膜H+-ATPase作用下,pH降低变酸,LDL与受体分离后又与溶酶体融合,再经酶水解产生的胆固醇进入运输小泡体,经ACAT作用再酯化而蓄积。血浆中65%~70%的LDL是依赖LDL受体清除,少部分(约1/3)被周围组织(包括血管壁)摄取异化。胆固醇能促进ACAT活性增加,与此同时,因胆固醇的增加使合成胆固醇的HMGCoA还原酶和HMGCoA合成酶等活性被抑制,LDL受体自身转录被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减少或摄入进入细胞内的量也减少,胞内胆固醇降低。一旦LDL受体缺陷,VLDL残粒由正常时的大部分经肝LDL受体识别,而改为大部分转变成LDL,使血浆中LDL浓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