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丹溪手镜》 咳(四十二)

    作者: 朱丹溪

    咳,嗽也,肺主也。肺主气,形寒饮冷则伤之,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冲击膈咽,令喉中如痒,习习如梗,治宜发散。小便利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四肢厥冷,咳而发汗,蜷而苦满,腹复坚为逆。

    肺寒而咳者,皮毛之寒内合饮食之寒,则为咳嗽。

    停饮而咳者,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主之,此为水饮与表寒相合也。

    又有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痛,自利,此为有水气,其咳者,真武主之,此为水饮与里寒相合也。表传里而咳者。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四逆散加干姜五味子主之,此为阴邪动肺而咳也。

    少阳证,其人或咳者,小柴胡去参加干姜五味子,此为阳邪动肺而咳也。

    不治证

    脉散者死,是心火刑于肺金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