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凡男女当以左手尺脉常弱,右手尺脉常盛,为平。
脉诸按之不鼓为虚寒。
脉诸搏手,为寒凉或寒药致之。
脉两手相似,而右为甚,或责胃虚。
脉少有力,胜则似止,元气不及。
脉诸短为虚,诸大为虚。
脉涩而盛大,外怕寒,证名寒中。注云∶寒留于血脉涩,故大也。
脉涩与弦而大,按之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脉滑,关以上见为大热;关以下见为大寒。注云∶水并于上,从火化;火并于下,从水化。
脉沉迟,寸微滑者为实。
寸微尺紧,其人虚损,为阴盛阳微故也。
脉小而虚,不可损气;脉大而实,不可益气。
两寸短小,谓阳不足,病在下。
两尺不见或短小,乃食塞,当吐之。
两寸不足,求之脾胃,当从阴引阳。
两尺脉虚为寒,宜姜附。
两关脉实,上不至发汗,下不至利小便。
两关沉细,此虚也,宜温补之。
右肾属火,补之巴戟、杜仲;左肾属水,补之地黄、山茱萸、黄柏。
伤寒,寸脉浮滑者,有痰,宜吐。
杂病,寸脉沉者,属痰,宜吐。
凡脉有力者为实,无力者为虚。假令脉浮,则为阳盛阴虚;脉沉,则为阴盛阳虚。此有则彼无;彼有则此无。又如弦,木实、金亏、土虚也。
凡脉来者,为阳为气;去者,为阴为血。假令来疾去迟,为阳有余而阴不足,故曰外实内虚,出候外,入候内。
久新病脉
长病脉 虚而涩。虚而滑。虚而缓。虚而弦。虚而结。浮而滑。实而滑。实而大。微而伏。细而软。如屋漏。如雀啄。如羹上肥。如蜘蛛丝。如霹雳。如贯珠。如水淹。皆死脉也。
卒病与长病条下反者,死候。
形脉相应
肥人脉细欲绝者死。
瘦人脉躁者死。
身涩脉滑者死。
身滑脉涩者死。
身小脉大者死。
身大脉小者死。
身短脉长者死。
身长脉短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