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喉痹,大概多是痰热,重者用桐油探吐。一方,射干,逆流水吐之。又方,李实噙口内,更用李实根研水敷项上一周遭(用新采园中者)。缠喉风,属痰热,戴云∶“谓其喉里外皆肿者是也”,用桐油,以鹅翎探吐。又法,用灯油脚探吐。又用远志去心为末,水调敷项上一遭,立效,亦可吐。咽喉生疮痛,是虚热血虚,多属虚火游行无制,客于咽喉也人参、荆芥、蜜炙黄柏。虚火用人参、竹沥;血虚,四物加竹沥;实热者,黄连、荆芥、薄硝,蜜、姜汁调,噙化。治咽喉,用倒滴刺根净洗,入些少好酒同研,滴入喉中,痛立止痹风热痰,先以千缗汤,后以四物加黄芩、知母,养阴则火降。又方,猪牙皂角为末,和霜梅噙。又方,木鳖子用盐水浸,噙一丸。又方,茜草一两,一服,降血中之火。又方,焰半钱,枯矾半钱, 砂一钱为末,杜仲、牛膝捣汁调。喉闭,或有中垂一丝,结成小血珠垂在咽喉中,用杜牛膝根,即鼓槌草直而独条者,捣碎,用好米醋些少和研,取汁三五滴,滴在鼻中,即破。喉痛,必用荆芥。阴虚火炎上,必用玄参。又喉痹,陈年白梅,入蚰蜒
【入方】
雄黄解毒丸治缠喉急喉风,双蛾肿痛,汤药不下。
雄黄(一两) 巴豆(去油,十四个) 郁金(一钱)
上为末,醋糊丸如绿豆大。热茶清下七丸,吐出顽涎即苏,大效。如口噤,以物斡开灌之,下咽无有不活者。
润喉散治气郁夜热,咽干硬塞。
桔梗(二钱半) 粉草(一钱) 紫河车(四钱) 香附(三钱) 百药煎(一钱半)
上为末,敷口内。
又方喉痛。
硼砂 胆矾 白僵蚕 陈霜梅
上为末,和噙。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喉痹,大概多是痰热,重者用桐油探吐。一方,射干,逆流水吐之。又方,李实噙口内,更用李实根研水敷项上一周遭(用新采园中者)。缠喉风,属痰热,戴云∶“谓其喉里外皆肿者是也”,用桐油,以鹅翎探吐。又法,用灯油脚探吐。又用远志去心为末,水调敷项上一遭,立效,亦可吐。咽喉生疮痛,是虚热血虚,多属虚火游行无制,客于咽喉也人参、荆芥、蜜炙黄柏。虚火用人参、竹沥;血虚,四物加竹沥;实热者,黄连、荆芥、薄硝,蜜、姜汁调,噙化。治咽喉,用倒滴刺根净洗,入些少好酒同研,滴入喉中,痛立止痹风热痰,先以千缗汤,后以四物加黄芩、知母,养阴则火降。又方,猪牙皂角为末,和霜梅噙。又方,木鳖子用盐水浸,噙一丸。又方,茜草一两,一服,降血中之火。又方,焰半钱,枯矾半钱, 砂一钱为末,杜仲、牛膝捣汁调。喉闭,或有中垂一丝,结成小血珠垂在咽喉中,用杜牛膝根,即鼓槌草直而独条者,捣碎,用好米醋些少和研,取汁三五滴,滴在鼻中,即破。喉痛,必用荆芥。阴虚火炎上,必用玄参。又喉痹,陈年白梅,入蚰蜒
【入方】
雄黄解毒丸治缠喉急喉风,双蛾肿痛,汤药不下。
雄黄(一两) 巴豆(去油,十四个) 郁金(一钱)
上为末,醋糊丸如绿豆大。热茶清下七丸,吐出顽涎即苏,大效。如口噤,以物斡开灌之,下咽无有不活者。
润喉散治气郁夜热,咽干硬塞。
桔梗(二钱半) 粉草(一钱) 紫河车(四钱) 香附(三钱) 百药煎(一钱半)
上为末,敷口内。
又方喉痛。
硼砂 胆矾 白僵蚕 陈霜梅
上为末,和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