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撮口者,面目黄肿或赤,喘急啼声不出,由胎受热气兼风热入脐,流毒于心脾,故舌强唇青,聚口撮而饮乳有妨,若口吐白沫,四肢冷,不治。或肚胀青筋,吊肠卵疝,内气引痛,皆肠胃郁结所致,十救二三,月内尤急,周岁始免。用白僵蚕直而明亮者佳二条,去丝嘴,炙脆为末,蜜调敷人中即瘥。或研牛黄一钱和竹沥抹口中亦治。(按∶牛黄要嫩黄轻虚,重叠可揭,气息微香,摩指甲竟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