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长沙药解》 桔梗

    【本经】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生山谷。

    味苦、辛,入手太阴肺经。散结滞而消肿硬,化凝郁而排脓血,疗咽痛如神,治肺痈至妙,善下冲逆,最开壅塞。

    《伤寒》桔梗汤,桔梗二两,甘草二两。治少阴病,咽痛者。以少阴肾脉,循喉咙而挟舌本,少阴心脉,挟咽而击目系,少阴病则癸水上冲,丁火不降,郁热抟结而生咽痛。桔梗开冲塞而利咽喉,生甘草泻郁热而缓迫急也。通脉四逆汤,方在甘草。治少阴病,下利脉微。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亦此法也。《金匮》以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而吐脓如米粥者。以肺气壅塞,湿热淫蒸,浊瘀腐败,化而为脓。桔梗破壅塞而行腐败,生甘草泻郁热而清肺金也。

    二白散,桔梗三分,贝母三分,巴豆一分。为散,白饮和服。治太阳中风,寒实结胸。以经病未解,而水土湿寒,乃以冷水潠灌,愈闭其表。寒湿郁动,逆冲清道,与膈上之阳,两相隔拒,寒热逼迫,痞结不开。桔梗、贝母,清降其虚热,巴豆温下其湿寒,结散郁开,腐败难容,在上则涌吐而出,在下则泄利而去矣。《外台》以治肺痈者,排决脓瘀,令其吐泄而下,肺腑清空,正气续复,不使养痈以胎祸也。

    《金匮》排脓汤,桔梗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枚,生姜二两。以疮疽脓硬,必当排而行之,使肿消而脓化。而死肌腐化,全赖中气,甘、枣培补脾精,生姜和中而行气,桔梗消结而化脓也。

    排脓散,桔梗二分,芍药六分,枳实十六枚。为散,鸡子黄一枚,以散数钱揉均,饮和服之,日一服。以疮疽脓成,必当排而决之,使腐去新生。而脓瘀既泻,营血必伤,桔梗行其凝郁,枳实逐其腐败,芍药清肝风而凉营,鸡子黄补脾精而养血也。

    薯蓣丸,方在薯蓣。竹叶汤,方在竹叶。并用之,以降肺气之逆也。

    桔梗苦泻辛通,疏利排决,长于降逆而开结,消瘀而化凝,故能清咽喉而止肿痛,疗疮疽而排脓血。其诸主治,清头面,理目痛,通鼻塞,疗口疮,止气喘,平腹胀,调痢疾,破血瘀,皆降逆疏壅之力也。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