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经】杏核仁。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呜,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生川谷。
味甘、苦,入手太阴肺经。降冲逆而开痹塞,泻壅阻而平喘嗽,消皮腠之浮肿,润肺肠之枯燥,最利胸膈,兼通经络。
《金匮》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治胸中痹塞,短气。以土湿胃逆,浊气冲塞,肺无降路,是以短气。茯苓泻湿而消满,杏仁破壅而降逆,甘草补中而培土也。薯蓣丸,方在薯蓣。文蛤汤,方在文蛤。厚朴麻黄汤,方在厚朴。皆用之以降逆也。
《伤寒》麻黄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恶风,无汗而喘者。麻杏甘石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汗下后,汗出而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在厚朴。治太阳中风,下后表未解而微喘者,小青龙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心下有水气,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升,皆用之以治喘也。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加杏仁汤,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治支饮呕冒,饮去呕止,其人形肿者。以经气壅滞则为肿,杏仁利气而消滞也。麻杏薏甘汤,方在麻黄。用之以泻表气之滞。矾石丸,方在矾石。大陷胸丸,方在大黄。用之以泻里气之滞也。麻仁丸,方在麻仁。大黄(庶/虫)虫丸,方在大黄。用之以润燥也。
肺主藏气,气降于胸膈而行于经络,气逆则胸膈闭阻,而生喘咳。脏病而不能降,因以痞塞,经病而不能行,于是肿痛。杏仁疏利开通,破壅降逆,善于开痹而止喘,消肿而润燥,调理气分之郁,无以易此。其诸主治,治咳逆,疗失音,止咯血,断血崩,杀虫匿,除齄刺,开耳聋,去目翳,平努肉,消停食,润大肠,通小便。种种功效,缘其降浊消郁之能事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01年2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公布,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2001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
【本经】杏核仁。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呜,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生川谷。
味甘、苦,入手太阴肺经。降冲逆而开痹塞,泻壅阻而平喘嗽,消皮腠之浮肿,润肺肠之枯燥,最利胸膈,兼通经络。
《金匮》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治胸中痹塞,短气。以土湿胃逆,浊气冲塞,肺无降路,是以短气。茯苓泻湿而消满,杏仁破壅而降逆,甘草补中而培土也。薯蓣丸,方在薯蓣。文蛤汤,方在文蛤。厚朴麻黄汤,方在厚朴。皆用之以降逆也。
《伤寒》麻黄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恶风,无汗而喘者。麻杏甘石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汗下后,汗出而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在厚朴。治太阳中风,下后表未解而微喘者,小青龙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心下有水气,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升,皆用之以治喘也。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加杏仁汤,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治支饮呕冒,饮去呕止,其人形肿者。以经气壅滞则为肿,杏仁利气而消滞也。麻杏薏甘汤,方在麻黄。用之以泻表气之滞。矾石丸,方在矾石。大陷胸丸,方在大黄。用之以泻里气之滞也。麻仁丸,方在麻仁。大黄(庶/虫)虫丸,方在大黄。用之以润燥也。
肺主藏气,气降于胸膈而行于经络,气逆则胸膈闭阻,而生喘咳。脏病而不能降,因以痞塞,经病而不能行,于是肿痛。杏仁疏利开通,破壅降逆,善于开痹而止喘,消肿而润燥,调理气分之郁,无以易此。其诸主治,治咳逆,疗失音,止咯血,断血崩,杀虫匿,除齄刺,开耳聋,去目翳,平努肉,消停食,润大肠,通小便。种种功效,缘其降浊消郁之能事也。